九和之弓,角与干权,筋三侔,胶三锊,丝三邸,漆三斞。上工以有馀,下工以不足。权,平也。侔,犹等也。角干既平,筋三而又与角干等也。锊,钅爰也。邸斞轻重未闻。○侔,本又作牟,亦作桙,同,莫侯反,侔等也。锊,色劣反,又音劣。邸,丁礼反,或丁计反。斞,羊主反。钅爰,音环,又于卷反。

[疏]注“权平”至“未闻”○释曰:此说上九和之弓,轻重相参,不可妄为加减之事。云“锊,钅爰也”者,《尚书》云“其罚百钅爰”之等,言钅爰,此与《冶氏》言锊,锊与钅爰为一物,皆是六两大半两也。“邸斞之轻重未闻”,经既无文,故云未闻也。

为天子之弓,合九而成规。为诸侯之弓,合七而成规。大夫之弓,合五而成规。士之弓,合三而成规。材长则句少也。○合,如字,一音合,下同。

[疏]注“材长则句少也”○释曰:此据角弓形不张而言。按下文及《司弓矢》,六弓为三等,王弓弧弓,往体寡来体多,当此天子弓合九成规。唐弓大弓,往来体若一,当此诸侯弓合七成规。夹弓庾弓,往体多来体寡,当此大夫之弓合五成规。於彼六弓已尽,此别云士合三成规,则六弓之外弊恶之弓。按《大射》与《乡射》,大夫士同射五十步侯,又同用夹庾,无士用合三成规之弓。於此言之者,六弓通弊弓有四等,故弊弓暂记士而言,其实士不用合三成规之弓也。材良则句少,据王、弧及唐、大已上而言也。

弓长六尺有六寸,谓之上制,上士服之。弓长六尺有三寸,谓之中制,中士服之。弓长六尺,谓之下制,下士服之。人各以其形貌大小服此弓。

[疏]“弓长”至“服之”○释曰:此以弓有长短三等,人亦有长短三等,而言取其弓与人相称之事。此上士、中士、下士,以长者为上士,次者为中士,短者为下士,皆非命士者,故郑云“人各以其形貌大小服此弓”也。

凡为弓,各因其君之躬志虑血气。又随其人之情性。

[疏]注“又随”至“情性”○释曰:上文据人形为弓,此据人性,故郑云“又随其人之情性”也。此亦与下文为目,下别以弓与志相配而言也。躬即身也,志虑据在心,血气据言与举动也。

丰肉而短,宽缓以荼,若是者为之危弓,危弓为之安矢。骨直以立,忿埶以奔,若是者为之安弓,安弓为之危矢。言损嬴济不足。危、奔,犹疾也。骨直谓强毅。荼,古文舒假借字。郑司农云“荼读为舒”。○肉,如字,刘而树反。埶,音势。

[疏]注“言损”至“为舒”○释曰:此经以下,说君之躬与志虑弓之所宜者也。“危弓”,则夹、庾,弱者为言。“安弓”,谓王、孤之类,强者而言。若然,危矢据桓矢,安矢据杀矢者也。言“损赢济不足”者,言丰肉宽缓是不足,则危弓济之。危弓为赢,则以安矢损之。骨直忿埶是赢,则安弓损之。安弓是不足,则以危矢济之。

其人安,其弓安,其矢安,则莫能以速中,且不深。故书“速”或作“数”,郑司农云:“字从速。速,疾也。三舒不能疾而中,言矢行短也,中又不能深。”○中,丁仲反,注及下同。数,音朔,同。

[疏]注“故书”至“能深”○释曰:上文以安危损益,即於射事为可。此三安而无损益,故不可。

其人危,其弓危,其矢危,则莫能以愿中。愿,悫也。三疾不能悫而中,言矢行长也。长谓过去。○愿,音原,一音元。悫,苦角反。

[疏]注“愿悫”至“过去”○释曰:此三危亦无损济,故亦不可也。云“三疾不能悫而中,言矢行长也。长谓去”者,危弓危矢,谓夹、庾、恒矢之等,皆射远,兼人且危躁,故矢行长过去也。

往体多,来体寡,谓之夹、臾之属,利射侯与弋。射远者用势。夹、庾之弓,合五而成规。侯非必远,顾执弓者材必薄,薄则弱,弱则矢不深中侯,不落。大夫士射侯,矢落不获。弋,缴射也。故书“与”作“其”,杜子春云:“当为与。”○夹,古洽反,刘古协反。臾,音庾。射,食亦反,注下除“缴射”、“大射”、“小射”、“用射”外皆同。获,相檗反。缴射,诸若反。

[疏]注“射远”至“为与”○释曰:六弓两两相将,下文王弓不言弧弓,唐弓不言大弓,故言“之属”。今此夹、庾并言,亦云“之属”者,夹、庾虽并言,以夹、庾其类非一,故亦云之属也。云“射远者用埶”者,谓审曲曲势,夹庾反张多,随曲埶向外,弱则射远,不能深,则近亦不深,故射近侯用之。故郑云“侯非必远,故执弓者材必薄,薄则弱,弱则矢不深中侯,不落”者,谓弓射远,以其材弱,纵射近,亦不深,故近侯矢但不落也。云“大夫士射侯,矢落不获”者,按《大射》云:“中离维纲,扬触捆复,君则释获,众则否。”大夫上矢落侯不获,故不得用,是唐、大之等也。云“弋,缴射也”者,按《司弓矢职》云:“夹弓、庾弓,以授射犴侯、鸟兽者。”犴侯、鸟兽,则射侯与弋也。按彼注:“近射用弱弓,则射大侯者用王、弧,射参侯者用唐、大矣。”如是,君用王、弧射大侯,大夫用唐、大射参侯,士用夹、庾射豹侯。若然,此大夫与士同用夹、庾射近侯者,据天子之臣多,则三公、王子为诸侯者射熊侯,卿大夫士同射豹侯也。若然,射七十步侯用唐、大,其远中侯亦不落也。

往体寡,来体多,谓之王弓之属,利射革与质。射深者用直,此又直焉,於射坚宜也。王弓合九而成规,弧弓亦然。革谓干盾。质,木椹。天子射侯亦用此弓。《大射》曰:“中离,维纲,扬触,梱复,君则释获,其馀则否。”○椹,张林反。梱,苦本反。

[疏]注“射深”至“则否”○释曰:言“王弓之属”,则之属中,弧弓及王弧之辈类也。云“利射革与质”,此即《司弓矢职》云:“王弓、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”,亦一也。云“天子射侯亦用此弓”,不言者,举射革与质,有上文“弱弓射近”可参,故不言可知也。“《大射》曰:中离,维纲,扬触,梱复”,中谓中侯,离犹过也,丽也。维谓侯射与左右舌一幅,两相反角,亦以纲维持之,而系於柱。纲谓左右舌上畔下畔,以一大纲绳,各系於其柱上,以持侯。其纲皆出布幅一寻,谓之为纲。“扬触,梱复”者,矢高扬而过侯。彼注云“扬触”者,谓中他物,扬而触侯也。梱复,谓矢至侯,不着而还复。复,反也。如此五者,君则释获,其馀则否。则臣不得获,惟中乃可又获。

往体来体若一,谓之唐弓之属,利射深。射深用直。唐弓合七而成规,大弓亦然。《春秋传》曰:“盗窃宝玉大弓。”

[疏]注“射深”至“大弓”○释曰:唐弓之外仍有大弓,故云“之属”也。按《司弓矢职》云:“唐弓、大弓,以授学射者、使者、劳者。”此不言者,亦各举一边而言,兼有彼事可知。言“射深用直。唐弓合七而成规”者,则王、弧之弓亦射深用直。唐、大合七成规,则王、弧之弓射深可知。引《春秋》者,定八年《公羊传》文。彼以阳虎为盗窃宝玉大弓。彼《公羊》云:“宝者何?璋判,白弓绣质。”引之者,证大弓同也。

大和无灂,其次筋角皆有灂而深,其次有灂而疏,其次角无灂。大和,尤良者也。深,谓灂在中央,两边无也。角无灂,谓隈里。

[疏]“大和”至“无灂”○释曰:大和,谓九和之弓,以其六材俱善尤良,故无漆灂也。“其次筋角皆有灂而深”者,筋在背,角在隈,皆有灂。但深在其中央,两边无也。“其次有灂而疏”者,以上参之,此谓两边亦有,但疏之,不皆有也。“其次角无灂”,谓隈里无灂,萧与及背有之。

合灂若背手文。弓表里灂合处,若人合手背,文相应。郑司农云:“如人手背文理。”○背,补内反,注同。

[疏]注“弓表”至“文理”○释曰:言“合灂”者,谓弓表里灂漆相合之处,若人合手背上文理相应。

角环灂,牛筋蕡灂,麋筋斥蠖灂。蕡,枲实也。斥蠖,屈虫也。○环,如字,又户串反。蕡,扶文反,注同。斥,音尺,蠖,枉缚反,又於郭反。枲,丝子反。

[疏]注“蕡枲”至“虫也”○释曰:此说弓表及弓里灂故也。“角环灂”,谓隈里灂文如环然。“牛筋蕡灂”者,此说弓背用牛筋之漆,如麻子文。若用麋,其灂文如斥蠖文。云“蕡,枲实”者,枲乃牡麻无实,而云蕡,枲实,举其类尔,若箪笥然也。“斥蠖,屈虫”者,《易》云“斥蠖之屈,以求信”是也。

和弓毄摩。和犹调也。毄,拂也。将用弓,必先调之,拂之,摩之。《大射礼》曰:“小射正授弓,大射正以袂顺左右隈,上再下一。”○上,时掌反。

[疏]注“和犹”至“下一”○释曰:引《大射》云“大射正以袂顺左右隈”者,以左手横执之时,上隈向右,下隈向左,而上再下一,拂去尘,乃授与君。《大射》虽不言调,亦调可知也。

覆之而角至,谓之句弓。句於三体,材敝恶,不用之弓也。覆,犹察也,谓用射而察之。至,犹善也。但角善,则矢虽疾而不能远。○覆,孚服反,下皆同。句,刘力具反,沈音钩。善,本或作譱,音善,下同。

[疏]注“句於”至“能远”○释曰:此以下论弓有六材,角、干、筋用力多,特言之。若三者全善,则为尤良,若一善者为敝,二善者为次。今此先察一善者至,谓若馀干、筋不善,直角善,可以为句弓。云“句於三体,材敝恶,不用之弓也”者,谓不入上三文所用之内。言“矢虽疾不能远”者,上云射远用埶,埶是弱弓而射远。但此句弓为弱於彼,虽疾不能射远也。

覆之而干至,谓之侯弓。射侯之弓也。干又善,则矢疾而远。

[疏]注“射侯”至“而远”○释曰:此察次弓,此非直角至,兼干善,谓之射侯之弓。则上夹、庾利近射与弋,言矢疾而远,对上句弓疾而不远,不及侯者也。

覆之而筋至,谓之深弓。射深之弓也。筋又善,则矢既疾而远,又深。

[疏]注“射深”至“又深”○释曰:此弓三善者也。按上文唐、大射深,则王、弧三善亦射深可知,举中以见上者也。

——完——“)

【全文完】
请稍后,加载中....
字体大小
背景颜色
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
加入书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