宾客之礼,共醢五十瓮。致饔饩时。凡事,共醢。

[疏]“宾客”至“共醢”○释曰:宾客谓五等诸侯来朝也。天子致瓮饩,与之醢,故郑云“致饔饩时”也。案《掌客》,上公之礼,醯醢百有二十瓮,侯伯百瓮,子男八十瓮。此共醢五十瓮,并醯人所共醯五十瓮,共为百瓮。此据侯伯饔饩之礼,举中言之,明兼有上公与子男。若然,上公百二十瓮,与王数同者,据二王之后,王所尊敬者而言。其同姓诸侯,唯鲁得与二王后同,其馀同姓,虽车服如上公,从侯伯百瓮而已。又案《掌客》,上公已下,并是诸侯自相待法,天子待诸侯,亦与之同。又案《聘礼》,待聘臣亦云醯醢百瓮,得与诸侯同者,彼别为臣礼,礼有损之而益,故子男之卿百瓮,其数多於君。

醯人掌共五齐七菹,凡醯物。以共祭祀之齐菹,凡醯酱之物。宾客亦如之。齐菹酱属醯人者,皆须醯成味。○齐,子兮反,下“之齐”、“共齐”、“酱齐”皆同。王举,则共齐菹醯物六十瓮,其后及世子之酱齐菹。宾客之礼,共醯五十瓮。凡事,共醯。

[疏]“醯人”至“共醯”○释曰:云“掌共五齐七菹,凡醯物”者,此乃是醢人所掌豆实今在此者,郑云“齐菹酱皆须醯成味”,故与醢人共掌。云“以共祭祀之齐菹,凡醯酱之物”者,《醯人》连言酱者,并豆酱亦掌。言“宾客亦如之”者,下经云宾客之礼,据饔饩,此云宾客,据飨食致之。云“王举,则共齐菹醯物六十瓮”者,并《醢人》六十瓮者,并《醢人》六十瓮,即《膳夫》酱用百有二十瓮是也。云“共后及世子之酱齐菹”者,案《醢人》共其内羞不言齐菹,此云齑菹,以其与醢人共掌,齑菹须醯,故就醯人为言。云“宾客之礼,共醯五十瓮”者,与《醢人》五十瓮,总共为百瓮,亦据侯伯,举中言之。

盐人掌盐之政令,以共百事之盐。政令,谓受入教所处置,求者所当得。

[疏]注“政令”至“当得”○释曰:“政令,谓受入教所处置”者,谓四方盐来,盐有数种,处置不同,故云“受入教所处置”也。

祭祀共其苦盐、散盐。杜子春读苦为盬,谓出盐直用不湅治。郑司农云:“散盐,涷治者。”玄谓散盐,鬻水为盐。○苦,音盬,工户反,出注。散,悉但反,下同。湅,音练,下同。齐,才细反。鬻,音煮。盬,音古。

[疏]“祭祀”至“散盐”○释曰:苦当为盬,盬,谓出於盐池,今之颗盐是也。散盐,煮水为之,出於东海。○注“杜子”至“为盐”○释曰:“杜子春读苦为盬”者,盐咸非苦,故破苦为盬,见今海傍出盐之处谓之盬。云“直用不湅治”者,对下经鬻盬是湅治者也。“郑司农云,散盐,湅治者”,下经自有鬻盐是湅治,故后郑不从。

宾客,共其形盐、散盐。形盐,盐之似虎形。

[疏]注“形盐”至“虎形”○释曰:此形盐,即《左氏传》盐虎形是也。《笾人》已释讫。

王之膳羞,共饴盐,后及世子亦如之。饴盐,盐之恬者,今戎盐有焉。

[疏]“饴盐”至“有焉”○释曰:言“饴盐”,故云盐之恬者。云“今戎盐有焉”者,即石盐是也。

凡齐事,鬻盬以待戒令。齐事,和五味之事。鬻盐,湅治之。

[疏]注“齐事”至“治之”○释曰:言“齐事”者,谓若《食医》春多酸、夏多苦之类是也。今湅治盬以待戒令,则齐和之。

幂人掌共巾幂。共巾可以覆物。○幂,莫历反。

[疏]“幂人掌共巾幂”○释曰:巾者,则下经“王巾皆黼”是也。幂者,则幂八尊之类是也。○注“共巾可以覆物”○释曰:据经巾、幂俱有,郑唯言其巾可以覆物,不言幂者,但幂唯祗覆物,其巾则兼以拭物,故特解巾可以覆物者也。

祭祀,以疏布巾幂八尊,以疏布者,天地之神尚质。

[疏]“祭祀”至“八尊”○释曰:祭天无灌,唯有五齐三酒,实於八尊。疏布者,大功布,为幂覆此八尊,故云疏布幂八尊。此据正尊而言。若五齐加明水,三酒加玄酒,则十六尊皆以疏布幂之也。○注“以疏”至“尚质”○释曰:郑知此经祭祀是天地之神者,以其下经画布幂六彝,是宗庙之祭用六彝,即知此疏布幂八尊。无祼,是天地可知。又见《礼器》云:“大路素而越席,疏布幂。”彼皆据祭天,则疏布是祭天地可知。举天地则四望、山川、社稷、林泽皆用疏布,皆是尚质之义也。

以画布巾幂六彝。宗庙可以文。画者,画其云气与?○与,音馀。

[疏]“以画”至“六彝”○释曰:言“六彝”者,鸡彝、鸟彝、斝彝、黄彝、虎彝、蜼彝。此六彝皆盛郁鬯,以画布幂之,故云画布幂六彝。此举六彝,对上经八尊无郁鬯,以言宗庙有郁鬯。其实天地亦有秬鬯之彝,用疏布,宗庙亦有八尊,亦用画布,互举以明义也。○注“宗庙”至“气与”○释曰:言“宗庙可以文”者,以其用画布,对上疏布为质,故言宗庙可以文。云“画者,画其云气与”者,《三礼》通例,所言画者,解画皆以为画云气,谓画为五色之云。俱无正文,故言“与”以疑之。

凡王巾,皆黼。四饮三酒皆画黼。周尚武,其用文德则黻可。○黼,音甫。

[疏]“凡王巾皆黼”○释曰:凡王之覆物之巾,皆用黼文覆之。言“凡”,非一。四饮三酒之外,笾豆俎簋之属皆用之。○注“四饮”至“黻可”○释曰:言“四饮三酒皆画黼”者,郑据《酒正》之文而言,其实酒饮之外,巾皆用黼。黼者,白与黑作斧文,取今斧断割之义。云“周尚武”者,周以武得天下,故云尚武,故用黼也。云“其用文德则黻可”者,谓若夏以揖让得天下,是文定天下,则当用黑与青谓之黻,两已相背也。若然,《易》云“汤武革命”,殷亦以武得天下,则亦用黼耳。

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,六寝者,路寝一,小寝五。《玉藻》曰:“朝,辨色始入。君日出而视朝。退适路寝听政。使人视大夫,大夫退,然后适小寝,释服。”是路寝以治事,小寝以时燕息焉。《春秋》书鲁庄公薨于路寝,僖公薨于小寝,是则人君非一寝明矣。○修,刘音修,本亦作修。朝,且遥反。辨,如字,本又作别,彼列反。

[疏]“宫人”至“之修”○释曰:案《守祧职》:“其庙则有司修除之,其祧则守祧黝垩之。”郑注云:“修除黝垩,互言之。”此虽不主修,亦是扫除。○注“六寝”至“明矣”○释曰:云“六寝者,路寝一,小寝五”者,路寝制如明堂以听政。路,大也,人君所居皆曰路。又引《玉藻》曰“朝,辨色始入”者,谓群臣昧爽至门外,辨色始入应门。云“君日出而视朝”者,尊者体盘,故日出始出路门而视朝。“退适路寝听政”者,谓路门外朝罢,乃退适路寝以听政。云“使人视大夫,大夫退,然后适小寝,释服”者,朝罢,君退适路寝之时,大夫各乡治事之处。君使人视大夫,大夫退还舍,君然后适小寝,释去朝服,服玄端。又引《春秋》者,《左氏》庄公三十二年:“公薨于路寝,得其正”;僖公三十三年“公薨于小寝”,讥其即安。云“是则人君非一寝明矣”,言此者,时有不信《周礼》,故引诸文以证之。若然,所引者皆诸侯法。天子六寝,则诸侯当三寝,亦路寝一,燕寝一,侧室一,《内则》所云者是也。

为其井匽,除其不蠲,去其恶臭。井,漏井,所以受水潦。蠲犹絜也。《诗》云:“吉蠲为饎。”郑司农云:“匽,路厕也。”玄谓匽玄,谓溜下之池,受畜水而流之者。○匽,於建反,徐音偃。蠲,音圭,又古玄反。去,起吕反。饎,大志反。溜,力救反。畜,敕六反。

[疏]“为其”至“恶臭”○释曰:谓於宫中为漏井,以受秽。又为匽猪,使四边流水入焉。非匽二者,皆所以除其不蠲洁,又去其恶臭之物。○注“井漏”至“之者”○释曰:引《诗》云“吉蠲为饎”,案《秋官·蜡氏》云:“大祭祀,令州里除不蠲。”注云:“蠲读如‘吉圭惟饎’之圭。圭,絜也。”此云蠲,彼注云圭,不同者,彼盖是三家《诗》,故与此不同。司农云“匽,路厕”后郑不从者,以其匽字与亲匽猪同,故不从。后郑以为溜下之池,受畜水乃后流去之。

共王之沐浴。沐浴所以自洁清。○清,戚才性反,本亦作清。“)

请稍后,加载中....
字体大小
背景颜色
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
加入书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