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此他已达到了终身想望的目标。他已抓住欢乐。但在这控制着暴风雨的心灵高峰上,他是否能长此逗留?mdash;mdash;当然,他还得不时堕入往昔的怆痛里。当然,他最后的几部四重奏里充满着异样的阴影。可是《第九交响曲》的胜利,似乎在贝多芬心中已留下它光荣的标记。他未来的计划是:一八二四年九月十七日致肖特兄弟信中,贝多芬写道:ldquo;艺术之神还不愿死亡把我带走;因为我还负欠甚多!在我出发去天国之前,必得把精灵启示我而要我完成的东西留给后人,我觉得我才开始写了几个音符。rdquo;书信集二七二。《第十交响曲》,一八二七年三月十八日贝多芬写信给莫舍勒斯说:ldquo;初稿全部写成的一部交响曲和一支前奏曲放在我的书桌上。rdquo;但这部初稿从未发现。我们只在他的笔记上读到:ldquo;用Andante(行板)写的Cantiquemdash;mdash;mdash;用古音阶写的宗教歌,或是用独立的形式,或是作为一支赋格曲的引子。这部交响曲的特点是引进歌唱,或者用在终局,或从Adagio(柔板)起就插入。乐队中小提琴,hellip;hellip;等等都当特别加强最后几段的力量。歌唱开始时一个一个地,或在最后几段中复唱Adagio(柔板)mdash;mdash;Adagio(柔板)的歌词用一个希腊神话或宗教颂歌,Allegro(快板)则用酒神庆祝的形式。rdquo;(以上见一八一八年笔记)由此可见以合唱终局的计划是预备用在第十而非第九交响曲的。后来他又说要在《第十交响曲》中,把现代世界和古代世界调和起来,像歌德在第二部《浮士德》中所尝试的。《纪念巴赫的前奏曲》,为格里尔巴策的《曼吕西纳》谱的音乐,诗人原作是叙述一个骑士,恋爱着一个女神而被她拘囚着;他念着家乡与自由,这首诗和《汤豪舍》(A按系瓦格纳的名歌剧)颇多相似之处,贝多芬在一八二三mdash;mdash;二六年间曾经从事工作。为克尔纳的《奥德赛》、歌德的《浮士德》谱的音乐,贝多芬从一八○八起就有意为《浮士德》写音乐。(《浮士德》以悲剧的形式出现是一八○七年秋。)这是他一生最重视的计划之一。《大卫与扫罗的清唱剧》,这些都表示他的精神倾向于德国古代大师的清明恬静之境:巴赫与韩德尔mdash;mdash;尤其是倾向于南方,法国南部,或他梦想要去游历的意大利。贝多芬的笔记中有:ldquo;法国南部!对啦!对啦!rdquo;ldquo;离开这里,只要办到这一着,你便能重新登上你艺术的高峰。hellip;hellip;写一部交响曲,然后出发,出发,出发hellip;hellip;夏天,为了旅费工作着,然后周游意大利,西西里,和几个旁的艺术家一起hellip;hellip;(出处同前)施皮勒医生于一八二六年看见他,说他气色变得快乐而旺盛了。同年,当格里尔巴策最后一次和他晤面时,倒是贝多芬来鼓励这颓丧的诗人:ldquo;啊,他说,要是我能有千分之一的你的体力和强毅的话!rdquo;时代是艰苦的。专制政治的反动,压迫着思想界。格里尔巴策呻吟道:ldquo;言论检查把我杀害了。倘使一个人要言论自由,思想自由,就得往北美洲去。rdquo;但没有一种权力能钳制贝多芬的思想。诗人库夫纳写信给他说:ldquo;文字是被束缚了;幸而声音还是自由的。rdquo;贝多芬是伟大的自由之声,也许是当时德意志思想界惟一的自由之声。他自己也感到。他时常提起,他的责任是把他的艺术来奉献于ldquo;可怜的人类rdquo;,ldquo;将来的人类rdquo;,为他们造福利,给他们勇气,唤醒他们的迷梦,斥责他们的懦怯。他写信给侄子说:ldquo;我们的时代,需要有力的心灵把这些可怜的人群加以鞭策。rdquo;一八二七年,米勒医生说ldquo;贝多芬对于政府、警察、贵族,永远自由发表意见,甚至在公众面前也是如此。在谈话手册里,我们可以读到:(一八一九年份的)ldquo;欧洲政治目前所走的路,令人没有金钱没有银行便什么事都不能做。rdquo;ldquo;统治者的贵族,什么也不曾学得,什么也不曾忘记。rdquo;ldquo;五十年内,世界上到处都将有共和国。rdquo;警察当局明明知道,但对他的批评和嘲讽认为无害的梦呓,因此也就让这个光芒四射的天才太平无事rdquo;。一八一九年他几被警察当局起诉,因为他公然声言:ldquo;归根结蒂,基督不过是一个被钉死的犹太人。rdquo;那时他正写着《D调弥撒曲》。由此可见他的宗教感应是极其自由的。他在政治方面也是一样的毫无顾忌,很大胆地抨击他的政府之腐败。他特别指斥几件事情:法院组织的专制与依附权势,程序繁琐,完全妨害诉讼的进行;警权的滥用;官僚政治的腐化与无能;颓废的贵族享有特权,霸占着国家最高的职位。从一八一五年起,他在政治上是同情英国的。据申德勒说,他非常热烈地读着英国国会的记录。英国的乐队指挥西普里亚尼middot;波特,一八一七年到维也纳,说:ldquo;贝多芬用尽一切诅咒的字眼痛骂奥国政府。他一心要到英国来看看下院的情况。他说:lsquo;你们英国人,你们的脑袋的确在肩膀上。rsquo;rdquo;A按一八一四年拿破仑失败,列强举行维也纳会议,重行瓜分欧洲。奥国首相梅特涅雄心勃勃,颇有只手左右天下之志。对于奥国内部,厉行压迫,言论自由剥削殆荆其时欧洲各国类皆趋于反动统治,虐害共和党人。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早已弥漫全欧,到处有蠢动之象。一八二○年的西班牙、葡萄牙、那不勒斯的革命开其端,一八二一年的希腊独立战争接踵而至,降至一八三○年法国又有七月革命,一八四八年又有二月革命hellip;hellip;贝多芬晚年的政治思想,正反映一八一四mdash;mdash;一八三○年间欧洲知识分子的反抗精神。读者于此,必须参考当时国际情势,方能对贝多芬的思想,有一估价准确之认识。

因此,什么都不能使这股不可驯服的力量屈膝。如今它似乎玩弄痛苦了。在此最后几年中所写的音乐,虽然环境恶劣,例如侄子之自杀。往往有一副簇新的面目,嘲弄的,睥睨一切的,快乐的。他逝世以前四个月,在一八二六年十一月完成的作品,作品第一三○号的四重奏的新的结束是非常轻快的。实在这种快乐并非一般人所有的那种。时而是莫舍勒斯所说的嬉笑怒骂;时而是战胜了如许痛苦以后的动人的微笑。总之,他是战胜了。他不相信死。

然而死终于来了。一八二六年十一月终,他得着肋膜炎性的感冒;为侄子奔走前程而旅行回来,他在维也纳病倒了。他的病有两个阶段:(一)肺部的感冒,那是六天就结束的。ldquo;第七天上,他觉得好了一些,从床上起来,走路,看书,写作。rdquo;(二)消化器病,外加循环系玻医生说:ldquo;第八天,我发现他脱了衣服,身体发黄色。剧烈地泄泻,外加呕吐,几乎使他那天晚上送命。rdquo;从那时起,水肿病开始加剧。这一次的复病还有我们迄今不甚清楚的精神上的原因。华洛赫医生说:ldquo;一件使他愤慨的事,使他大发雷霆,非常苦恼,这就促成了病的爆发。打着寒噤,浑身战抖,因内脏的痛楚而起拘挛。rdquo;关于贝多芬最后一次的病情,从一八四二年起就有医生详细的叙述公开发表。朋友都在远方。他打发侄儿去找医生。据说这麻木不仁的家伙竟忘记了使命,两天之后才重新想起来。医生来得太迟,而且治疗得很恶劣。三个月内,他运动家般的体格和病魔挣扎着。一八二七年一月三日,他把至爱的侄儿立为正式的承继人。他想到莱茵河畔的亲爱的友人;写信给韦格勒说:ldquo;我多想和你谈谈!但我身体太弱了,除了在心里拥抱你和你的洛亨以外,我什么都无能为力了。rdquo;A按洛亨即为韦格勒夫人埃莱奥诺雷的亲密的称呼。要不是几个豪侠的英国朋友,贫穷的苦难几乎笼罩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。他变得非常柔和,非常忍耐。一个名叫路德维希middot;克拉莫利尼的歌唱家,说他看见最后一次病中的贝多芬,觉得他心地宁静,慈祥恺恻,达于极点。一八二七年二月十七日,躺在弥留的床上,经过了三次手术以后,等待着第四次,他在等待期间还安详地说:ldquo;我耐着性子,想道:一切灾难都带来几分善。rdquo;据格哈得middot;冯middot;布罗伊宁的信,说他在弥留时,在床上受着臭虫的骚扰。mdash;mdash;他的四次手术是一八二六年十二月二十日,一八二七年正月八日、二月二日和二月二十七日。

这个善,是解脱,是像他临终时所说的ldquo;喜剧的终潮,mdash;mdash;我们却说是他一生悲剧的终常他在大风雨中,大风雪中,一声响雷中,咽了最后一口气。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(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)。这陌生人是青年音乐家安塞尔姆middot;许滕布伦纳mdash;mdash;布罗伊宁写道:ldquo;感谢上帝!感谢他结束了这长时期悲惨的苦难。rdquo;贝多芬的手稿、书籍、家具,全部拍卖掉,代价不过一百七五弗洛令。拍卖目录上登记着二五二件音乐手稿和音乐书籍,共售九八二弗洛令。谈话手册只售一弗洛令二十。

亲爱的贝多芬!多少人已颂赞过他艺术上的伟大。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,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。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,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。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,他会到我们身旁来,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,一言不发,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,安慰那哭泣的人。当我们对德与善的庸俗,斗争到疲惫的辰光,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,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。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,一种奋斗的欢乐,他致ldquo;不朽的爱人rdquo;信中有言:ldquo;当我有所克服的时候,我总是快乐的。rdquo;一八○一年十一月十六日致韦格勒信中又言:ldquo;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hellip;hellip;我非生来过恬静的日子的。rdquo;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。仿佛在他和大自然不息的沟通之下,他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。申德勒有言:ldquo;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学问,在这方面的研究,他给我的指导和在音乐方面没有分别。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Law,而是自然的基本威力。rdquo;格里尔巴策对贝多芬是钦佩之中含有惧意的,在提及他时说:ldquo;他所到达的那种境界,艺术竟和犷野与古怪的原素混合为一。rdquo;舒曼提到《第五交响曲》时也说:ldquo;尽管你时常听到它,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威力,有如自然界的现象,虽然时时发生,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。rdquo;他的密友申德勒说:ldquo;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。rdquo;mdash;mdash;这是不错的: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;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,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。

他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。mdash;mdash;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。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。但在静止的空气中,已经有隐隐的威胁,沉重的预感。然后,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,悲壮的雷吼,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,一阵复一阵的狂风,《英雄交响曲》与《第五交响曲》。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。欢乐依然是欢乐,悲哀永远保存着一缕希望。但自一八一○年后,心灵的均衡丧失了。日光变得异样。最清楚的思想,也看来似乎水汽一般在升华:忽而四散,忽而凝聚,它们的又凄凉又古怪的骚动,罩住了心;往往乐思在薄雾之中浮沉了一二次以后,完全消失了,淹没了,直到曲终才在一阵狂飙中重新出现。即是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质。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,一种毒素。贝多芬一八一○年五月二日致韦格勒书中有言:ldquo;噢,人生多美,但我的是永远受着毒害hellip;hellip;rdquo;黄昏将临,雷雨也随着酝酿。随后是沉重的云,饱蓄着闪电,给黑夜染成乌黑,挟带着大风雨,那是《第九交响曲》的开始。mdash;mdash;突然,当风狂雨骤之际,黑暗裂了缝,夜在天空给赶走,由于意志之力,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了我们。

什么胜利可和这场胜利相比?波拿巴的哪一场战争,奥斯特利茨A按系拿破仑一八○五年十二月大获胜利之地哪一天的阳光,曾经达到这种超人的努力的光荣?曾经获得这种心灵从未获得的凯旋?一个不幸的人,贫穷,残废,孤独,由痛苦造成的人,世界不给他欢乐,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!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,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,mdash;mdash;那是可以总结他一生,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:ldquo;用痛苦换来的欢乐。rdquo;一八一五年十月十日贝多芬致埃尔德迪夫人书。“)

请稍后,加载中....
字体大小
背景颜色
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
加入书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