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自《明清及近代文学概说》孙静、周先慎

第七章《长生殿》

第一节洪升的生平

洪升(1645—1704),字昉思,号稗畦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他出身于生活优裕的仕宦家庭,从小受到较好的文化教育。他的外祖父黄机在清初曾任吏部尚书和文化殿大学士。他曾从学于著名学者陆繁绍、毛先舒等人。他学识渊博,又善于作诗、词、散曲,尤其是诗在当时的京师很有名。他曾努力求取功名,但很不顺利。从康熙七年(1668)到北京国子监肄业,到康熙二十八年(1689)被革去国子监生籍,二十年间没有得到一官半职。有时生计艰难,不得不以卖文度日。他性格孤傲,愤世嫉俗,“交游宴集,每白眼踞坐,指古摘今。”(《长生殿·徐麟序》)1689年,因在佟皇后丧期内观优伶演唱《长生殿》而遭到迫害,连太学生也不能继续做下去了,便回到钱塘。1704年在浙西乌镇不幸因酒醉落水而死。

洪升的诗集有《啸月楼集》、《稗畦集》、《稗畦续集》。词集失传。剧作有十二种,今仅存杂剧《四婵娟》和传奇《长生殿》二种,其他如《天涯泪》、《青衫湿》、《闹高唐》、《回文锦》、《节孝坊》、《长虹桥》等都没有保存下来。《四婵娟》是四个单折杂剧的总称,分别描写历史上四个著名的才女谢道韫、卫夫人、李清照、管夫人的故事。奠定洪升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地位的,是他的传奇名作《长生殿》。

第二节《长生殿》题材的演变

清代的戏曲理论家推崇《长生殿》为“近代曲子第一”(焦循《剧说》)。这部作品确是洪升的精心结撰之作。他前后经过十几年时间,三次易稿才最后完成。最早的稿子剧名叫《沉香亭》,是有感于李白之遇而作;他的朋友毛玉斯认为戏的排场近于熟套,他就删掉了有关李白的情节,加上李泌辅助肃宗中兴的内容,剧名也改为《舞霓裳》;但他仍不满意,想到“情之所钟,在帝王家罕有”,便再加修改,主要敷演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。剧本吸取了唐代的民间传说,写杨玉环死后归蓬莱仙院和唐明皇游月宫的故事,表现他们的爱情悲剧在经过生离死别、刻骨相思之后,在天星女孙的撮合下重新团聚。为了突出“钗盒情缘”,剧本也改以李杨二人七夕盟誓的“长生殿”为题名。

《长生殿》是一部历史剧,它以唐代安史之乱为背景,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。这是自中唐以来流传很广、被写过多次的一个传统题材。作者在前代作品的基础上,加以总结,有继承,也有发展。写李杨爱情故事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,是唐代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和同时创作的陈鸿的《长恨歌传》。宋代的乐史根据唐代的笔记小说和传说等资料,写成《杨太真外传》二卷,内容最为详尽。无名氏的传奇《梅妃传》,主要写梅妃(江采苹)和杨妃间的妒恨争宠。宋元以来的戏曲演李杨故事的也不少,最著名的有元代白仁甫的杂剧《梧桐雨》和明代吴世美的传奇《惊鸿记》。洪升在《长生殿》的《自序》和《例言》中批评《惊鸿记》“未免涉秽”,又批评了明清以来传奇所演之文大都为子虚乌有,没有什么意义。他声明《长生殿》主要依据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和陈鸿的《长恨歌传》进行创作,而情节的敷演、点染,则主要参考《开元天宝遗事》(五代王仁裕著)和《杨太真外传》。

洪升在《长生殿》中不涉“秽迹”,而强调李杨之间的真挚爱情。但李杨之间是帝王后妃关系,本来是历史上有名的“秽迹”,这一点连正史的编者也并不回避。陈鸿在《长恨歌传》中并没有掩盖他们关系中污秽的一面,但同时也肯定了他们之间有深厚的爱情,全篇的主旨却在于讽刺,目的是“惩尤物,窒乱阶”,批判多于同情。他把女人看成是祸水,将唐王朝的衰亡归结为杨玉环一人的罪恶,认识是片面的。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就有所不同,对李杨二人的“

【全文完】
请稍后,加载中....
字体大小
背景颜色
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
加入书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