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袁老头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,独自进山寻找证据,这一去就是一个多月。

袁嫂临盆在即,就央人去帮忙寻找。山里人都比较热心,这一下子就去了二三十人,其中年纪最小的就是小李。

小李跟随众人上山寻找袁老头,被分派和老成持重的成阳大哥一组。

在山上转悠了半天,小李尿急,和成阳大哥打了个招呼。别过成阳大哥,到一棵碗粗的大树后面尿尿,见前方几丈外,有两个老头在一个小院子的大树下下棋。

小李大感奇怪,谁不知道灵鹫山荒芜,怎么从来没听说过此处还有这么一处小院子?

三间茅草房,前面一个几丈平方的小院子,院中一棵大槐树下,有一方石桌和四张石凳。

俩位老者在石桌上悠然自得的下棋,一位鹤发童颜,白袍披身,手摇芭蕉扇,桌上一杯清茶。

另一位儒衫纶巾,一手掂子,一手执杯,杯中飘出浓浓的酒香。

小李大为好奇,看两位老者专注棋局的样子,也没有打扰。看两人在棋盘上落下的黑白子,心里在想着,如果是自己,绝对不会那么走。

小李学过围棋,更懂得“观棋不语真君子”的道理。他虽然看见两位老者频频出错,却也强制忍住,没有出口。

由于小李将自己的思维代入棋局,到也忘了来此的目的,只是偶尔扫过院外的桃树,开花、结果、枯萎,然后再次草木逢春,发芽、开花、结果、枯萎,如此再三。

已记不清是二十几次,还是三十几次。许久,两位老者终于下完了一局,抬起头来,像是刚刚发现他似的问道:“你可懂棋?”

“家学渊源,家父曾经教过!”小李恭敬的回答。

儒衫老者端着酒杯,品了一口,问道:“你可懂酒?”

小李想了一下,还是恭敬的回道:晚辈认为酒易伤身,也误事。

白发老者再次问道:“那你可知道,世事如棋局,也如品酒?”

小李愣了一下,仔细思考了一下,说道:“世事如棋局,人人都是盘中子。人生如品酒,苦辣自己知!”

儒衫老者听罢!大袖一拂,说道:如此佳徒,与我酒中仙无缘,吾去也!人已化为一缕青烟,消失不见了。

小李正惊讶间,白发老者却说道:“你来这里三十年了,三十年你却未曾拜师。可见你我的师徒缘分未到,你去吧!等你俗事了结后,直接上神农架顶峰,那块向南的大石等我。”

说罢!也化为清风消失不见了,只是远远的传来老者的声音,揭语道:“洞中方一日,世上已百年。他日俗事了,神农山顶见。若非好根骨,何须来度化。他日源自到,必是仙中人。自有其缘法,自有其乾坤。唔自多烦扰,白白走一遭。罢了!罢了!”

言毕,小院景物一变,待小李回过神来。这那里是小院,分明是一个不大的山洞。

山洞高不过一米,宽不到两尺,自己正毫无形象的趴在那里。头塞在洞里,大半个身子露在外面。屁股朝天,典型的藏头露尾式。

这时的小李慌了神,自己耽搁了这么久,不知道成阳哥哥会着急成什么样子。

当他回到树下,那里还是三十年前尿尿的样子,哪个不是很大的树,现在已经有两人合抱那么粗了。在山中转悠了半日,未见到半个人影。

这时方才记起,老人临走前,三十年未曾拜师那句话!

哪有三十年啊?我从出生到现在一不过才十七年。小李还是本能的选择不相信。

随即想起,院外的桃树开了二十几次花,莫不感到百思不得其解。现在当务之急,是需要找人问一问。

于是,暗自寻思道:这么多人来找袁老头,多我一个不多,少我一个不少。我何不先回去,也免得别人担心,成阳哥哥他们找不到我,应该会先回去吧!

这样自我安慰后,小李便下山向家里走去,那泡三十年前未曾尿出的尿,也不见了踪影。

回到村中,早已没了当初的样貌。这才多久的时间啊,难道我走错了,要不是方圆百里,只此一村,他还真以为走错了地方。也就是说,直到现在,他还是不相信那两位老者所言。毕竟这事太过匪夷所思,换谁一时都难以接受。

村子还是以前的村子,只是早已经“人是物非“了,走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村道上。小李发现这才半天的功夫,人也少多了,房子也变了样,使他一时“还恍如梦里,未曾醒来时。”

迎面一群半大的孩子,他一个也不认识。其中一个扎着小辫子的小女孩问道:“客从那里来?”

小李一时语塞,曾记得小时候学过的一首古诗,诗曰:“笑问客从何处来?“(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)于此时、此事、此情、此景是何其的相识?

原来只是孩子们刚刚学了这首古诗,在这里做游戏,却引起了小李的无限伤感。

难道,真的已经过去了三十年?小李一时也经不住开始怀疑了。

此时,小李回家的心情更加急迫了,一切,只有到家里才有答案。是梦。。。。。?是幻。。。。。?

虽然村里的变化很大,好在自家还是原样,毕竟是生活了几十年地方,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区别。

对别人来说,三十年的时间已是人生过半,对他而言却不过半天的光阴,当初的三间敞亮大气的瓦房已显旧态,与村里的一排排新房显的格格不入。

想到此处,小李不禁悲从中来。更加催生了急迫回家的心情,一切,只要回到家里,就应该有答案了吧!

回到他那陌生而又熟悉的家门口,家里有不少人,忙进忙出的十分热闹,但是这种热闹却充满了悲切。

原因是小李的母亲许家凤病危,村里都是亲戚,这时候过来看看,也算临终告别,随便帮帮忙。

然而就在不久前,许家凤突然清醒了过来,她说:“她梦见一个老神仙告诉她,小李并没有死,很快就会回来。”

想了三十多年的儿子的老人,早已耗尽了生命力,如今全是凭借着一股想见儿子最后一面的执念吊着最后一口气。

三天前,小李的父亲就叫回了女儿女婿,以及女儿女婿的女儿女婿一家。

同村的亲友,坡上坎下的近邻也都过来添添人气,这是这里的风俗,谁家遇上这样的不幸之事。邻居都会过来帮忙,一是帮帮忙,二是,凑凑热闹,也能冲淡家属的哀伤。

但是,一到这个时候,也就是说明,病人基本上也就这几天的事了,或者说已经去世了。

小李站在门口,十分忐忑,不知道,当他了解真相后会是什么样子。

同时,他也十分熟悉村里的风俗习惯。见到今天这种阵势,心发慌。他即希望这是他的家,又害怕这是他自己的家。

前者预示着,“物是人非”,从此成为孤魂游子。后者说明,家里正在遭着不幸。

请稍后,加载中....
字体大小
背景颜色
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
加入书架